君不见董邵南,隐居行义孝且慈。 天公亦恐无人知,故令鸡狗相哺儿,又令韩老为作诗。 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 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 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 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 |
这首诗歌颂了一个隐居行义、孝慈兼备的人物——董邵南,并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董邵南的美德和天公对他的眷顾,把董邵南塑造成了一个值得效法的楷模。 诗歌开头“君不见董邵南,隐居行义孝且慈”直接点明了主题,引领读者进入诗歌的情境。接着,“天公亦恐无人知,故令鸡狗相哺儿”生动描绘了天公对董邵南美德的肯定和眷顾,进一步凸显了董邵南的形象。 “又令韩老为作诗”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董邵南的敬仰之情,也展现了诗歌传承的美德。“尔来三百年,名与淮水东南驰”则通过时间的流逝和名声的传播,进一步强调了董邵南的美德和影响力。 “此人世不乏,此事亦时有”则是诗人对世人传承美德的呼吁,表达了美德应该世代相传的愿望。“枫桥三瑞皆目见,天意宛在虞鳏后”一句则通过具体的实例,进一步印证了美德传承的重要性。 最后,“惟有此诗非昔人,君更往求无价手”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读者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美德的愿望,也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歌通过生动描绘和赞美董邵南的美德,表达了诗人对美德传承的呼吁和期望,同时也展现了诗歌的力量和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