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天不暖,前村到岂能。 闲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 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 吟余还默坐,稚子问慵应。 |
这首诗《一月天不暖,前村到岂能。 闲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 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 吟余还默坐,稚子问慵应》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表达诗人闲适心境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一月天不暖,前村到岂能。”描绘了一月寒冷的天气,让人感觉天气不暖和。而前村的路途遥远,让人不禁发出疑问,是否能够到达。这句诗通过寒冷的天气和疑问的表达,营造出一种冬日的寂静和冷清。 颔联“闲闻啄木鸟,疑是打门僧。”诗人闲暇时听到啄木鸟的叫声,误认为是僧人敲门的声音。这句诗通过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表达出诗人的闲适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颈联“松色浓经雪,溪声涩带冰。”这两句诗描绘了冬日的景象,松树的绿色在雪的覆盖下更加浓烈,溪流的声音在带着冰的溪床上发出涩涩的声音。这句诗通过色彩和声音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冬日的寒冷和寂静。 尾联“吟余还默坐,稚子问慵应。”诗人吟诗之后,选择安静地坐下,而小孩子询问是否慵懒(即是否不想起床),诗人回应说是时候休息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和安静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与家人的和谐关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和表达诗人的心情,展现了诗人闲适、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给人以温馨和宁静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