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忠与孝,不在工报恩。 如水日夜东,岂必同一源。 堂堂颜鲁公,舐血来平原。 鬼质不知何,几作绝吭魂。 大中白丞相,昔蹑卫国门。 幻作万羊梦,投畀朱崖村。 奇谤及师友,{上卫下足}言劝君尊。 匪但死不瞑,大是生无根。 我尝究初终,要亦无足论。 或以里言掇,或趣主意奔。 或从谈笑生,或即利欲昏。 初亦未有心,末乃成至冤。 青简玷齿颊,至今犹啍啍。 傥无魏阙恋,谁使舌莫扪。 森淅起奉册,片顷那容存。 床第本无从,何物能轾 |
这首诗以古人的忠孝事迹为引子,深入剖析了各种导致忠孝变质的原因,如权势、利益、名声等,表达了对忠孝的坚守和对人性的反思。 诗中引用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人物,如颜鲁公、白丞相等,通过他们的经历和遭遇,展示了忠孝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和挑战。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反思,也反映了诗人对忠孝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在诗中,诗人对忠孝的坚守和反思,也体现在对一些具体事件的描绘和评论中。如对白丞相的“幻作万羊梦,投畀朱崖村”的描绘,以及对“利欲昏”等不良现象的批判,都表现了诗人对忠孝的坚守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和评论,表达了诗人对忠孝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也引发了读者对忠孝的深思和反思。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