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父同流元佑支,清贫远自相国时。 旧闻河朔人伟奇,元衡笔力犹可窥。 佳哉伯玉贤埙篪,小阮亦与竹林期。 兆民虽云非旧知,知之正自梅花诗。 伯寿憔悴儒冠衣,十年不调长苦饥。 经明行修后所归,非吾光远其谁推。 洪文学问方筑基,基成可保无倾欹。 嗟我误落东南陲,疏者乃亲亲异宜。 念我流转终年疲,去章已上归俟之。 或持酒肴或赠辞,亦或眷眷江之湄。 数面成亲还语离,前日之乐今日悲。 秋风飒飒衣披披,山长水远属玉飞。 高城望断日已西,望不可见令人思 |
这首诗是作者对叔父的赞美和怀念,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 首段通过描述叔父在元佑时期的清贫生活,赞扬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才华。接着,作者对河朔人的伟奇和元衡的笔力表示赞赏,表达了对伯玉贤的敬仰之情。作者也提到了小阮与竹林的关系,表达了对叔父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对兆民的同情和对梅花诗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伯寿憔悴的同情和对儒冠衣的感慨。作者也提到了洪文学正在筑基,表达了对他的期望和信任。作者也表达了对亲人疏远的遗憾和对流转生活的疲惫。 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和对友人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高城望断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亲人和友人的怀念和对社会的不满,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叔父的赞美和怀念,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对亲情的珍视,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