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文士数徐陵,骑省流风篆法存。 翰墨了知无异道,丹青今复见诸孙。 规模要自胸中具,绳尺嫌于笔下论。 太息艺成头已白,谁能持使献金门。 |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描绘了南朝文士徐陵的书法艺术和其传承的流风。 首联“南朝文士数徐陵,骑省流风篆法存”,诗人以徐陵为南朝文士代表,赞扬了他的文化素养和书法技艺。而“骑省流风”则暗示了徐陵在书法上的传承和发展,他继承了南朝时期骑省这一文化圈的书法传统。 颔联“翰墨了知无异道,丹青今复见诸孙”,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密切关系,它们都是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相同的审美价值。而“诸孙”则象征着徐陵的后代,他的技艺和精神得到了传承。 颈联“规模要自胸中具,绳尺嫌于笔下论”,诗人表达了对于艺术创作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艺术家应该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在创作中表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同时,他也强调了艺术创作需要技巧和规范,但这些规范不应成为束缚艺术家创作的枷锁。 尾联“太息艺成头已白,谁能持使献金门”,诗人以感叹的方式表达了对艺术的敬仰和追求。他感叹时光流逝,艺术家的头发已经变白,但仍然希望有人能够将他们的艺术献给金门,也就是宫廷或朝廷。这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传承的渴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徐陵的书法艺术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其技艺和精神传承,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的敬仰和追求。诗中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传承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规律的理解和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