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丙辰,予官禁林,宁海方生以文为贽,一览辄奇之,馆置左右,与其谈经,历三时乃去。 明年丁巳,予蒙恩谢事,还浦阳,生复执经来侍,凡理学渊源之统,人文绝续之寄,盛衰几微之载,名物度数之变,无不肆言之。 离析于一丝,而会归于大通。 生精敏绝伦,每粗发其端,即能逆推而底于极,本末兼举,细大弗遗。 见于论著,文义森蔚,千变万态,不主故常,而辞意濯然常新。 细占其进修之功,日有异而月不同,仅越四春秋而已英发光著如斯,使后四春秋,则其所至又 |
这首诗是作者对一位名叫方生的年轻学子的赞美和回忆。诗中描述了他们在洪武丙辰年间,作者在紫禁城的禁林中担任官职时,方生以文章作为礼物来拜访他,作者一眼就看出了他的不凡之处,于是把他安排在身边,与他一起探讨经学,经过了三个季节才让他离开。 第二年,即丁巳年,作者辞去官职,回到浦阳,但方生又带着经书来侍奉他,他们一起探讨了各种关于理学、人文、变化等话题,方生聪明敏锐,每次只是稍微提示一下,他就能推演出最深奥的知识,无论事情大小,都能毫无遗漏地分析。 诗中还描述了方生在学问上的进步,他每天都有不同的新发现,仅仅四年的时光,他的才华就已经如此显露出来。作者对于他们的友谊和对方的才华都充满了感慨和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方生的赞美和敬意,也表达了他对过去与方生共事的美好回忆。诗中使用了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场景和人物,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