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水色绿于松,每到松溪到暮钟。 闲得心源只如此,问禅何必向双峰? 旧游前事半埃尘,多向林中结净因。 一念一炉香火里,后身唯愿似师身。 |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松溪为主题,描绘了松溪的美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思想的认同。 首联“松溪水色绿于松,每到松溪到暮钟。”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松溪的美景。松树的绿色与松溪的水色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每到松溪到暮钟”则表达了诗人对松溪的喜爱之情,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听到暮钟的声音,这似乎暗示着诗人对这里的宁静和清净生活的向往。 颔联“闲得心源只如此,问禅何必向双峰。”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的心态。这里的“闲得心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处之,不追求名利,只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而“问禅何必向双峰”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认同,认为不必一定要去向双峰这样的名山去求禅悟。 颈联“旧游前事半埃尘,多向林中结净因。”诗人回忆了自己在这里的旧游和往事,但这些事情都已经变得模糊不清。然而,诗人仍然愿意在这里多加停留,因为这里的环境让他感到清净和安宁。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的怀念。 尾联“一念一炉香火里,后身唯愿似师身。”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炉香袅袅的地方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未来能够像师父一样拥有高尚的品质和纯洁的心灵。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禅宗思想的认同。 整首诗以松溪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禅宗思想的认同。诗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心源”、“净因”、“炉香”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