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清可钓思持竹,地广可耕思种粟。 胡为作计久低回,而乃觅官亲贱辱。 南州徐孺晚与游,江东文度昔所熟。 堂堂荆州止获一人半,我邦有此二士差亦足。 五君流咏转竹林,兰亭何意慕金谷。 徐诗到眼以数过,王笔入手曾未读。 但能赠我以规不以颂,不用崇酒仍载肉。 嗟哉他人岂无言,交友不高徒碌碌。 |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一种对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的思考。诗中描绘了一位在江边垂钓、渴望耕种土地的人,他对于官场的低贱和污浊感到失望,转而寻求与两位名士南州徐孺和江东文度交往,希望从他们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然而,他对于如何表达感激之情感到困惑,不知道应该如何赞美他们,或者只是简单地给予规劝。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江清可钓思持竹,地广可耕思种粟”,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中也涉及到了历史典故,如“南州徐孺晚与游,江东文度昔所熟”,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名士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主人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困惑。诗中通过对主人公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名士的敬仰和追求,以及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内涵的诗篇,通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选择和价值观的看法。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