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学宣尼叹道穷,闲心何处不相容。 交朋尽笑龟蒙散,邻里偏谙叔夜慵。 晚吹清泠彫万木,残霞红澹映三峰。 为怜今岁於中稔,欲遣儿孙亦务农。 |
这首诗的标题是《敢学宣尼叹道穷,闲心何处不相容》,作者可能是对孔子思想有深刻理解并对其产生敬意的人。这首诗的主题是宣扬孔子之道,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首联“敢学宣尼叹道穷,闲心何处不相容。”表达了作者对孔子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对其人生哲学的感慨。这里的“敢学”表达了作者对孔子思想的尊重和敬畏,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谦虚和诚恳的态度。而“闲心何处不相容”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即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宽容和理解,就能找到与他人相处的和谐方式。 颔联“交朋尽笑龟蒙散,邻里偏谙叔夜慵。”表达了作者与朋友相处时的尴尬和无奈。这里的“龟蒙散”可能指的是朋友之间的疏远和冷漠,而“叔夜慵”则可能指的是与邻居的关系并不亲密。这反映了作者在人际关系中的困扰和困惑,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的情感。 颈联“晚吹清泠彫万木,残霞红澹映三峰。”描绘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景色,晚风吹过,万木凋零,残霞映照着三峰。这里的美景可能象征着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尾联“为怜今岁於中稔,欲遣儿孙亦务农。”表达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农业的重视。这也反映了作者对孔子“食力安民”思想的认同,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儿孙的期望和关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孔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在人际关系、自然景色和农业方面的思考和情感。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