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作园上红,宁为径中绿。 多花必早雕,依依不如竹。 一枝寄他林,悠然傲华屋。 填饥饭秋英,借健膏石斛。 坐断百懒身,无心问难足。 |
这首诗《莫作园上红,宁为径中绿》是一首描绘自然和人生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首先,诗中提到的“莫作园上红,宁为径中绿”是一种对比的手法,将“园上红”与“径中绿”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园上红虽然鲜艳夺目,但花期短暂,花谢叶落,让人感到短暂的欢愉后是无尽的失落;而径中绿则四季常青,无论春夏秋冬,都能给人带来生机和活力。因此,诗人选择成为“径中绿”,而不是“园上红”,意味着他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长久存在、给人带来持久快乐的事物。 接着,“多花必早雕,依依不如竹”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诗人认为过于华丽的事物往往不能持久,如花一样过于繁华的东西最终会凋零;而竹子则坚韧不拔,能够长久地保持青翠。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一枝寄他林,悠然傲华屋”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他愿意像那枝头上的秋英一样,随风飘荡,寄生于他处,悠然自得;而不是被华屋所束缚,失去了自由和独立。 最后,“填饥饭秋英,借健膏石斛”则是诗人对生活的实际应用。他认识到食物能够填饱肚子,而膏石斛则可以强健身体。这表明诗人注重实际,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和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态度。他选择成为“径中绿”,追求那些能够长久存在、给人带来持久快乐的事物;他愿意悠然自得地生活,不受束缚;他注重实际应用,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和满足。这种态度和价值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