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马加鞭:徐姬《杀狗记》: “何不快马加鞭,径赶至苍山,求取伯伯!”
【2】离天三尺三:作者原著:“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又注:“这是湖南常德的民谣:”(按:这一注解可能是作者回答英译者时的误忆。常德地势较平坦,无此民谣。此当为贵州民谣。)骷髅山,未详。八宝山,在贵州雷山县。《贵州通志》:“八宝山与太平山相连如屏,三面绝壁,无路可登。唯南面稍平,乌道羊肠,人迹罕至。”红军长征时并未攀越八宝山,这里仅借民谣形容山之高。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贺铸《渔家傲.荆溪咏》:“南岳去天才尺五。”
【3】倒海翻江:形容声势、力量的巨大。陆游《夜宿阳山矶》:“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这是形容水势之浩大。也作“翻江倒海”和“翻江搅海”。马致远《荐福碑》: “他那里撼岭巴江,搅海翻江,树倒摧崖。这孽畜,更做你这般,神通广大,也不合佛顶上大惊小怪。”
【4】卷:翻卷。
【5】澜:波浪。《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连山若波涛。”王安石《泊姚江》:“山如碧浪翻江去。”
【6】奔:急行,急跑,犹如奔驰,狂奔,飞奔。腾,本指马奔跃,即骏马在奔驰中向上跳跃。
【7】万马战犹酣:辛弃疾《沁园春·灵山齐庵赋》: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又,《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万马:千军万马之略。战:战斗,激战。
【8】犹:正在。酣,本指尽酒量畅饮,痛饮,这里指酣战,即不但久战未歇,而且正处在激烈、起劲的势头上。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英姿飒爽来酣战。”
【9】锷:剑锋:《庄子·说剑》,“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司马彪注:“锷,剑刃;一云剑棱也。”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莲花穿剑锷,秋月掩刀环。”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芒。”李商隐《井络》:“井络天彭一掌中,漫夸天险剑为峰。”杨亿《成都》:“青山路险剑为峰。”残,残损、残缺、毁坏;青天,晴朗的天宇,由于晴朗而愈显其高远,因而刺破青天之山,自然也就愈加峻峭。
【10】欲:要,将要。
【11】堕:落下,掉下来。
【12】赖:依赖,依靠。以,用。
【13】拄:支撑,《战国策·齐策六》:“大冠若箕,修剑拄颐。”其间,指天地间。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
作品赏析
【原注】:
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注释】:
锷(e4):剑刃。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题解】:
作于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
|
创作背景
一 《十六字令三首》是毛泽东从1934年到1935年间,写于湘桂一带群山间。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各军团分别从闽西长汀、宁化和赣南瑞金雩都等地区出发,开启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翻山越岭,冲破了无数道封锁线。 在战略大转移中,他们大多时间都是在崇山峻岭中行军,一路栉风沐雨,一路浴血淬火。 这三首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小令,就是毛泽东在马背上应运而生的。
相关诗词
-
碑,傲立苍天真神威。
清明日,落在鲜花堆。
碑,迎送倾盆泪雨飞。
英灵在,来年更光辉。
碑,刺破青天更雄伟。
千万载,年年春风吹。
-
眠。
月影穿窗白玉钱。
无人弄,移过枕函边。
张安国集中三首,蔡伸道集中一首,其首俱以一字句断,今本讹眠字为明,遂作三字句断,非也。
是词见天机馀锦,系周晴川作。
今相沿刻周美成,然片玉集无此,其不系美成明矣。
-
醉醒曳杖访松关,正在黄昏杳霭间。
既去复来秋后暑,似无还有雨中山。
涧边几叶晚花落,天际一钩明月弯。
自觉余烟埋屐齿,行行印破藓痕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