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2】莽:莽莽,状高大。《小尔雅》:莽,大也。后世引申有鲁莽、莽撞、猛健诸义。
【3】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
【4】阅尽人间春色:阅尽,看足、看尽、看遍。人间春色,不止指大地春光,而且指人世衰盛。
【5】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
【6】搅得:闹得、搞得。今语的“搞”,早期白话作品中都作“搅”。
【7】周天寒彻:满天冷透。
【8】消溶:积雪消融、融化。
【9】江河横溢:长江黄河都发源于昆仑山脉,所以昆仑山积雪消融,江河水量大增,都会泛滥起来。横溢:就是横流,即泛滥。
【10】人或为鱼鳖:江河横滥,洪水成灾,人也许为鱼鳖所食。《左传·昭公元年》:“微(没有)禹,吾其鱼乎!”
【11】千秋:千年。
【12】功罪:昆仑山给长江黄河输送的水源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功;造成洪水泛滥,因而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在这里,罪是实写,功是虚写。
【13】谁人:何人。
【14】曾与:曾给、曾为。《诗词曲语词汇释》:“与,为也,给也。”
【15】安得:怎得、哪得。
【16】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
【17】遗(wèi):赠与。
【18】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19】环球:一作寰球,整个地球。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
作品赏析
【原注】
前人(编者按:指宋张元,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注释】:
昆仑:是我国最大的山脉之一,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三支。南支可可西里山,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六千公尺的雪原,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 倚天抽宝剑: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遗(wei4):赠送之意。
【作法】
连着三个“一截”,只为立意新奇,平仄破了又何妨?
|
创作背景
念奴娇·昆仑,毛泽东词作。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35年,首次发表于1957年1月号《诗刊》上。
相关诗词
-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
与女[1]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
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2]。
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
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3]。
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
灵何惟兮水中。
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纷兮将来下[4]。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5]。
-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