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沧江月,波清说向谁。 顶门须更下金槌。 只恐风惊草动、又生疑。 金雁斜妆颊,青螺浅画眉。 庖丁有底下刀迟。 直要人牛无际、是休时。 |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如水,微风轻拂,草动生疑,而主人公则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应对。 首句“万里沧江月,波清说向谁”,诗人以苍茫的江月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清幽的夜晚。这里的“沧江”指的是江面宽阔,水色深青,而“月”则增添了夜晚的静谧。“波清说向谁”则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夜晚的宁静,似乎在向谁诉说。 “顶门须更下金槌”,这句诗中的“金槌”形象地描绘了深夜的风声,如同金石相击,清脆而有力。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寂静。 “只恐风惊草动、又生疑”,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夜晚可能出现的危险的警惕。他担心风声会引起草动,从而引发疑虑。这种疑虑既是对未知的恐惧,也是对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接下来的几句诗,“金雁斜妆颊,青螺浅画眉”是对主人公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致描绘。主人公的脸上似乎被斜阳的金雁妆点得十分美丽,而他的眉毛则被轻轻描绘成青螺。这些细节描绘出主人公的沉静和优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庖丁有底下刀迟。直要人牛无际、是休时”,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即庖丁解牛的故事。主人公借用此典故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即从容不迫,不急不躁,直到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休时”。这种态度体现了主人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通过对风声、草动、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从容不迫、对生活有深刻理解的态度。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