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泰曾名我,刘翁复见谁。 入鄽还作和罗槌。 特地干戈相待、使人疑。 秋浦横波眼,春窗远岫眉。 补陀岩畔夕阳迟。 何似金沙滩上、放憨时。 |
这首诗的题目是《题郭泰图》,由两大部分组成,前半部分主要是描绘画面,后半部分主要是表达诗人的情感。 前半部分,诗人首先描绘了郭泰图的画面内容。郭泰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以品行高尚、学问渊博而著称。诗中提到“郭泰曾名我”,表示诗人对郭泰的尊敬和认同。接着,“刘翁复见谁”一句,诗人似乎在描绘一幅郭泰会见刘翁的画面,暗示着某种重要的会面或交流。然后,“入鄽还作和罗槌”一句,描绘了更为生动的场景,似乎在描述郭泰与和罗在某个地方进行交流,而周围的干戈相待,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紧张和疑虑的气氛。这里的“干戈相待”可能暗示某种冲突或争议,而“使人疑”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疑虑和不安。 后半部分,诗人转向了情感的表达。“秋浦横波眼,春窗远岫眉”两句,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秋浦比作横波的眼睛,将春窗比作远岫的眉毛,形象地描绘了郭泰图的景色。接着,“补陀岩畔夕阳迟”一句,诗人描绘了补陀岩畔的夕阳迟迟未落的景象,这可能象征着某种迟疑、犹豫或者深思熟虑的状态。最后,“何似金沙滩上、放憨时”一句,诗人似乎在表达某种疑惑或者疑问,这与前面的“使人疑”相呼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郭泰图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出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悟。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整个诗篇充满了艺术性和思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