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得沈香歌断后,深宫客梦迢遥。 研池残墨溅花妖。 青山人独自,早不侣渔樵。 石壁苍寒巾尚挂,松风顶上飘飘。 神仙那肯混尘嚣。 诗魂元在此,空向水中招。 |
这是一首风格独特、意蕴深远的七言古诗。它以雄健的笔触、宏阔的意象,寄寓了诗人的家国之思和身世之慨。全诗写得跌宕起伏,深情老道,融典故、事例、议论、意象为一体,营造了一个吞吐古今的壮丽诗境,显示了诗人独到的才情和深厚的艺术功力。 首联“忆得沈香歌断后,深宫客梦迢迢”,从唐明皇怀念杨玉环入题,写唐明皇在沉香亭断章之后,深宫寂寞,空梦迢迢。这一联用事切贴,语意新颖。作者把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放在“沈香亭”这样特定的环境中,并把“客梦”与“深宫”巧妙地联系起来,使抽象的客思变得具体可感,形象丰满,意蕴深厚。“迢遥”一词,更反衬出明皇思念贵妃的深沉与绵邈。这既符合史实,又符合诗的旨趣。 颔联“研池残墨溅花妖,青山人独自,早不侣渔樵”,两句中追述明皇在“沉香亭”的另一动人一幕:因怀念杨妃辗转不眠,乃研池滴残墨水,戏溅花枝;岂料清艳绝伦的杨妃误作真山,惊喜交集,倏尔春风满面。“花妖”,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神俱出,赋予花儿以生命;而墨染花枝事本属虚无,经此点化则宛然如真。在这里明皇的一片痴情苦意亦即跃然诗上。由此可知明皇于沉沦下僚时独爱“青山绿水”之作,是含有对渔樵恬静生活的羡慕之意了。在这里,诗作出现了两个侧面:一个是沉沦下僚的明皇形象;一个是与世无争、独立于苍苔石壁之上的渔樵形象。这两个形象在诗句中被同时展现出来,一对比照,使读者看到前者的痛苦与愤懑,同时也听到心灵上留下的微妙的撞击声。 颈联“石壁苍寒巾尚挂,松风顶上飘飘”,将笔触转向自己。两句写自己仍然挂巾独立在苍寒的石壁之上,惟有松风飘飘耳。作者显然是借这个象征着孤独、高洁的石壁形象来表达自己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怀和坚贞不屈的坚强意志。同时以松风飘飘来反衬自己的清高自持和不同凡响的超凡脱俗之志。 尾联“神仙那肯混尘嚣,诗魂元在此,空向水中招”,紧承上联石壁之志气来写自己的归宿。“诗魂”即指石壁上的“渔樵”。诗人笔下的“渔樵”是不屑于“混尘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神仙式的人物。这里用反诘的语气(“那肯”)表现了作者对尘世的鄙弃和对渔樵隐逸生活的高度赞美。同时以“空向水中招”自况,“招”字传神地表达了自己对渔樵生活的艳羡与向往之情。而以“诗魂元在此”总括全诗主题思想的形成过程,说明自己的诗思(魂)的源泉、朝宗所在正是那旷远澄沏的渔樵境界,同时以诗句与题目相呼应。至此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在夕露夕霜之中面对悠悠白云在浩叹,那种鄙弃世俗的情愫以及浮生若梦的感喟令人油然而生一种凄清悲切之感。 总之,此诗抒发了作者不得志的苦闷彷徨和寄寓林泉的高洁傲岸情怀。读罢令人为之心胸旷达舒坦怡然。其中用典多而显露、议论恣肆是其特色之一。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作者驾驭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身世飘零的孤独与无奈之情。其思想境界之高洁超俗以及丰富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更令人玩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