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太守有遗书,新教齐民炼玉酥。 欲出浮膏先卧酪,为防馋鼠更薰厨。 绝知意重分余弃,渐见诗多人怪迂。 犹恐伧人笑风土,预从贝叶检醍醐。 |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高阳太守传授给普通百姓炼制玉酥的技术,以及诗人对这种技术的看法。 首联“高阳太守有遗书,新教齐民炼玉酥”,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高阳太守传授炼玉酥技术的行为。其中,“遗书”一词暗示了太守的慷慨和责任感,他愿意将知识传授给普通人,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生活。“齐民”一词则表明这种技术是面向普通百姓的,体现了诗人的社会关怀。 颔联“欲出浮膏先卧酪,为防馋鼠更薰厨”,描述了炼制玉酥的过程,其中“浮膏”和“酪”是炼制过程中的关键元素。“防馋鼠”则表达了诗人对技术应用的期待,即防止人们因饥饿而偷窃或破坏食物。 接下来的两联“绝知意重分余弃,渐见诗多人怪迂。”是对炼制技术和诗人态度的深入思考。一方面,诗人意识到这种技术的重要性,愿意将剩余的资源分享给需要的人,体现了他的慷慨和善良。另一方面,诗人也意识到这种看似古怪的技术可能不被现代社会所理解,甚至嘲笑,因此他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和谦虚。 最后一句“犹恐伧人笑风土,预从贝叶检醍醐。”中,“醍醐”一词象征着最高级的、纯净的食品,暗指玉酥炼制技术的精良。“贝叶”则暗示佛教的教义或经文,这里可能指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通过学习这种技术来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从而避免被世俗所嘲笑。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普通人的关怀和对知识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炼制玉酥的过程和对这种技术的态度,展示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