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休寻、玉山瑶草,蓬莱知在何处。 司花嫌被春风妒。 留待九秋清露。 还解语。 试问著、当时月夜乘鸾女。 何年遗汝。 甚不怕高寒,青冥万里,鬟鬓乱风雾。 人间世、无物有香如许。 灵均遗恨千古。 芙蓉杜若何堪佩,憔悴行吟沅浦。 空自苦。 悄教得、扬雄不信离骚赋。 云窗月户。 恨白发诗翁,年来多病,不识醉乡路。 |
这是宋朝诗人李之仪的诗作,以下是译文及解析: 在更深人静的时候,寻找那生长在山中的玉山瑶草,却不知道蓬莱仙境在何处。百花羡慕春风的巧手,纷纷凋零,只有瑶草独领风骚,到了九秋之夜,上清露的滋润,又赋予她青春的生命。倘若有人问起:在何时何地,曾月下夜中乘鸾鸟飞行,这位以芳草瑶草自比的仙女说:甚么时候给你留下了这些宝贵的药草?面对此情此景又有什么可怕的,从高耸入云的山峰上俯视大地,虽然有如云雾般的风霜雨雪、雷霆闪电亦无所畏惧,而且还能增加鬓发斑白。真是人世间没有什么东西的芬芳能比得上它了。那屈原含恨投江的千古遗恨,令后人惋惜不已。谁来佩芙蓉和杜若呢?是那位佩瑶草的仙女呢?还是那些在外漂泊、饥寒交困的诗人呢?只能是憔悴不堪、行吟不定的骚人墨客了。这瑶草实在是太寂寞了,求它的人太少,可怜它太孤独了。于是它对那位善于吟诗的白发老翁说:老人家年岁已高,且多疾病,却还不知道醉乡何处。 这首词借咏瑶草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感与不平之情,词中寄寓了作者对屈原的深深缅怀与崇敬之情。全词笔触细腻,语言清丽,风格高雅,情韵悠长。从咏赞瑶草起笔,续写人间对瑶草的冷漠无情,终写到自己的心境与感慨。词中多有象征意象、比兴手法,意境空灵清远,堪称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