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从而后
论语〔先秦〕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①植其杖而芸。芸:通耘,除草。
②使子路反见之。反:同“返”。
二、古今异义
遇丈人。
丈人:古义:指老人;今义:妻子的父亲。
三、词类活用
①见其二子焉。见:使动用法,使……见。
②欲洁其身。洁:使动用法,使……清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了吗?”老丈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是你的老师?”说完,便把拐杖插在地上开始耕作。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让他的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将这件事告诉了他。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出门了。
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合道理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不管呢?你原想不沾污自身,却不知道这样隐居便是忽视了君
简析
这篇短文出自《论语》,通过子路与一位隐者的对话,展现了儒家思想对于出世与入世、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看法。此文强调了个人不应为了保持自身清白而忽视对社会的贡献,个人在追求自我完善的同时,也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践道义,坚持不渝。
南有嘉鱼
诗经·小雅〔先秦〕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汤得伊尹
佚名〔先秦〕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楚辞》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吕氏春秋》
汤思贤梦见有人负鼎抗俎,对己而笑。寤而占曰:"鼎为和味,俎者割截,天下岂有人为吾宰者哉?"初,力牧之后曰伊挚,耕於有莘之野,汤闻以币聘。有莘之君留而不进。汤乃求婚於有莘之君。有莘之君遂嫁女於汤,以挚为媵臣。至亳,乃负鼎抱俎见汤也。《太平御览》
汤得伊尹,祓之於庙,爝以爟火,衅以牺豭。明日,设朝而见之,说汤以至味。《吕氏春秋》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周〔先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